能海上师简介
承文殊教,振锡清凉,显密双弘,遥遵法王。
律履冰洁,智刃金刚,作和平使,为释宗光。
五顶巍巍,三峨苍苍,閟塔崇岳,德音无疆。
——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能海上师塔题铭
能海上师(1886-1967)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高僧之一。他佛理精湛,持戒精严。他高瞻远瞩,充满高度的爱国之情,对和平解放西藏有积极贡献。生前作为和平使者,曾随郭沫若、宋庆龄两度出国参加世界和平大会。作为一名僧人,为祖国安定,为世界和平,他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。
一、从戎效国,培育军界将才,师德垂范
能海上师,四川绵竹县人。俗姓龚,名学先,字缉熙,一八八六年腊月二十二日诞生于四川绵竹县汉旺镇。
能海上师,早年弃商从戎,立志报效国家。1905年考入陆军学校速成班,与刘湘、刘文辉等为同学。后以优异成绩毕业,曾任云南讲武堂教官,为军界培养了大批将才,时川籍学员朱德(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)、杨森皆列门墙。
二、出家求法,沟通各地文化,佛法圆融无碍
能海上师后因强兵、救国之志未遂,英雄无用武之地,1924年,39岁时于四川新都宝光寺毅然出家为僧,决心献身佛法,挽回世道人心,以期在人生根本问题上,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。嗣后接法于佛源老和尚(涪陵天宝寺住持),为禅门临济宗四十四世法脉。
能海上师从此深入经藏,探索奥义。他遍览中国各宗经论,深究细学,犹感不足。
能海上师两次运回大量佛教典籍,多属汉译所无者。他在成都近慈寺创建译经院,其宗旨系培养精通各国文字之佛教人才,将各地互缺之经论,互译刊印;并拟将主要典籍,译成各国文字,公诸世界;复将各国有关佛教之论著,译出参考,进行国际学术交流,以期达到“通圣言而遍寰宇,导世界以趋大同”之宏伟目标(此系法师当年亲撰译经院楹联)。由法师及其弟子先后译出经典50余部,刻印经论80余部,为沟通各地佛教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。
能海上师讲经弘法,注译经典,建立道场,先后创建了四川近慈寺、吉祥寺、云悟寺、慈圣庵,以及重庆金刚道场、上海道场、五台山清凉桥吉祥律院等,并命弟子清定上师等主持其事。
三、虚怀律己,弘扬般若,融摄各宗
当时,能海上师虽德望甚隆,然对各宗大德,礼敬有加。往见虚云老和尚时,先在门外三拜,然后入室互礼。见印光法师,亦恭敬赞叹,谈论佛法。至于在西藏学法时,恭敬承事,一步一趋,每日亲自背水供养,三次礼拜,数年如一日。
能海上师生前律已至严,常自书座右铭曰:“厚福受享,道德堕落;名誉光荣,我执加等。养生优厚,病难更多;枉道求合,般若无缘。”经常教导弟子们必须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,吃苦在先,享乐在后,方不愧佛教徒称号;若悠悠泛泛,私字当头,为人所轻,即是以身谤法。
能海上师的最大贡献是弘扬般若教法。他依于对诸乘诸宗、各区域传衍佛法的精深理解及修为实践,以《大般若经》所诠为主体,融摄佛教各宗派所释教义之精华,继承发扬了跨区域、跨流派、逻辑谨严之般若教法。
般若教法以《大般若经》为依,摄集一切的经律论;般若证法摄集随顺自心正行的戒定慧三学,学修体系从发心至成佛依次第组织善巧建立,能引导修行者正确而迅速地了解佛陀教授,并依此速发菩提心,生起基智、道智、一切相智,获得暂时乃至究竟的安乐。
四、爱国爱教,促进祖国统一,世界和平
1936年,能海上师回内地不久,即应五台山广济茅蓬住持广慧和尚的邀请,主持结夏安居,讲授《四分律戒本》《定道资粮颂》等。1937年,卢沟桥“七七事变”,抗日战争爆发,能海上师不愿沦于日寇铁蹄之下,毅然带领徒众回到四川。在僧俗二众人士的支持下,在文殊院下院石羊场近慈寺,开办“护国金刚道场”,率众每日诵经祈祷,息灾护国,并常赴成都、重庆、武汉等地主持“护国息灾法会”,宣讲《仁王护国经》,号召佛教徒抗日救国。
1945年8月15日,日本投降,全国人民欢庆抗战胜利。当时能海上师率弟子正在彭县修建龙兴塔砖窑处太平寺安居讲经,指导烧砖。抗战胜利的嘉讯传来,能海上师十分兴奋,立即招呼买红纸、鞭炮,并亲自撰联欢庆抗战胜利。
抗战胜利后,搞地下工作的革命志士面临血腥镇压的危险,能海上师同情革命,曾在近慈寺掩护过革命志士,如张秀熟、李书成等同志都在近慈寺居住过。1949年秋,在解放成都的前夕,法师正在彭县龙兴寺讲《金刚经》,当时四川起义将领刘文辉、潘文华、邓锡候等聚会彭县,曾与法师商订起义宣言,法师表示支持起义,为和平解放成都做出了一定贡献。法师听说成都有大屠杀可能时,为了营救王斡青等革命同志,立即结束讲经法会,赶回成都进行营救。
成都解放后,能海上师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。1950年,减租退押,近慈寺原有少量土地出租,无钱退押,法师即叫执事将部分银器送到人民政府退清押金。
他高瞻远瞩,充满高度的爱国之情,对和平解放中国西藏作出了一位僧人最大的贡献。人民解放军进军中国西藏前夕,派员到近慈寺向法师询问中国西藏情况时,法师除介绍中国西藏民族信奉佛教的特点、请予尊重外,还特派通晓藏语的隆果法师随军作翻译工作。
由于能海上师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政府的政策,爱国守法,相继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,第一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并作为和平使者,随宋庆龄、郭沫若两度出国参加世界和平大会,以宗教界代表的身份为保卫世界和平、祖国安定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五、抒怀盛世,辉隐浩劫五台,生死自在
建国后,由于对佛教事业的贡献和声望,能海上师应邀出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,住锡北京广济寺,朱德委员长常过从存问,畅谈往事,待以师礼,并赠衣致慰。
能海上师既学佛,不事文藻,遗作仅《国庆十周年颂》五律四首,载中国佛教协会主编之1959年10月《现代佛学》月刊,原诗如下:
其一
祖国河山丽,贤能缔造劳。
颠危成往事,人物数今朝。
凤历翻新页,鹰瞵扫旧骄。
红旗升旭日,万古拂云霄。
其二
周道金绳直,尧天玉宇晴。
行行呈懋绩,队队列材英。
干羽鱼龙舞,箫韶雅颂声。
阳春一和煦,百卉各敷荣。
其三
万国衣冠集,千乘玉帛同。
斗杓瞻北极,霜霰让东风。
互惠谁为敌?无侵道至公。
和平无数翼,飞去满寰中。
其四
十年看树木,五顶渐成阴。
金碧崇新构,钟鱼彻远林。
盛世无忧上,禅栖法喜深。
山窗制新颂,身是太平僧。
能海上师善书,不以书法名,神韵拟破山。手稿颇多,多中散失。墨迹流传者,吉光片羽而已。
1966年夏,能海上师住锡五台山善财洞,遭遇不明真相的人围攻,法师始终不怨不尤,坦然置之,观众生业力现前,深表悲悯。今虽恼我,消我宿业,与我有缘,是我具德师父,当令发菩提心。是年底全山寺庙被解散,僧人一律遣返原籍。法师认为世缘已尽,曾问左右,是否当走?均默然。至12月31日晚照常参加政治学习,身体并无不适。至半夜,起床小解,遇成宗法师,说:“明日代我请假,就说我不好了。”次日为1967年元旦,深德法师起床,见能海上师搭衣拥被,跏趺坐。呼之进早斋。不应,探视,早已寂然坐脱。世寿81岁,戒腊43岁。说走就走,生死自在,非功夫纯熟,曷克臻此。
1978年,葬能海上师遗骨于五台山善财洞侧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题塔铭,文曰:
承文殊教,振锡清凉。
显密双弘,遥遵法王。
律履冰洁,智刃金刚。
作和平使,为释宗光,
五顶巍巍,三峨苍苍。
閟塔崇岳,德音无疆。
六、教界巨擎,弘扬戒定慧学,著述无量
能海上师在佛教方面,以严持净戒、勤修定慧,博得广大佛教徒的崇敬。法师亲自为近慈寺大雄宝殿撰写的楹联“发菩提心由定生慧,趣解脱道以戒为师”,代表了法师的根本佛教思想。所以法师创建道场,总是首先讲授戒律(戒学),其次讲《定道资粮颂》(定学),然后再讲慧学,这三学被定为近慈寺初学者的必修课本。
能海上师大小乘兼弘,弘大乘主要讲授般若类经典《现证庄严论》等;宣小乘曾讲授《法蕴足论》、《舍利弗毗昙》等。法师晚年息心《阿含》,称《阿含经》为佛陀的根本教义、信徒的入门要道,写有《阿含经学记》。
能海上师的遗著:在戒律方面有《四分律藏根本阿含摄颂》《律海十门》;编译有《律海心要》等;定学方面有《定道资粮颂》《止观略法》等;慧学方面有《慧行刻意》《无常颂》等;及密教方面译著等。
在兴办佛教事业、建立道场、住持三宝方面,能海上师自1939年接受近慈寺就任住持后,将一所破旧小庙整修扩建为能住二三百人的道场,并为沟通各地佛教文化,在寺内兴建一所译经院,亲自为撰联文“通圣言而遍寰宇,导世界以趣大同”。聘请法师来院从事讲学和翻译,亦有外国学者来寺学法,不负法师的宏愿。
法师为志愿静修的上座们创造条件,亲赴绵竹县云雾山将破旧的云雾寺整建为坐山静修的道场。相继又在重庆、上海开设道场,弘传佛教。
解放后,1953年能海上师率领僧众重上五台山,将仅存三个窑洞和一座破殿的清凉桥,整修扩建为能住百余僧众的吉祥律寺。从此法师长住该寺,率领僧众从事生产和学修,直至60年代中期。在此期间每年都亲领僧众上山植树造林,成绩显著,受到政府的好评,为绿化祖国,庄严文殊菩萨道场做出了贡献。
能海上师,以戒定慧三学为根本,三乘兼摄,一生译、著、述之富,不可胜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