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法之钥|俱舍法相名词 No. 5:六离合释之【持业释】

6

★ 持业释 ★

【定义】 

◎ 《相宗纲要》 

持业释者,凡义虽有二,而体则仍是一者,则即持业释也。持者,能持之体;业者,所持之义也。盖二义同依一体也,故此亦名为同依释焉。例如烦恼障者,烦恼与障,盖二义也,然论其体,则仍是一,不可分而为二也。持二义于一体之上也,此即持业释也。

11

◎ 智敏上师《俱舍论颂疏讲记》

“持业释者,凡义虽有二,而体则仍是一者,则即持业释也”,拆开的两个概念意思不同,但所指的体是同一个,这叫持业释。“持者,能持之体;业者,所持之义也”,“义”就是作用,依体而持用。两个概念,一个表示体,一个表示用,这叫持业释。“盖二义同依一体也”,两个概念都是依同一个体,“故此亦名为同依释”,有时也叫“同依释”,但一般叫持业释。

7

插画提供者:天瑜 

举个例子,“烦恼障”,这是个复合名词,烦恼是一个概念,障又是一个概念,“烦恼与障,盖二义也”,烦恼,比如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,障表示障碍,对修行有障碍的。这两个东西合起来看,烦恼是体,它的作用是障,烦恼就是障。“然论其体,则仍是一,不可分而二也”,所以这两个概念是指同一个东西,这是持业释。

持业释的特征:一个是体,一个是用,两个所依是同一个体,“持二义于一体之上也,此即持业释也”。持业释以后经常要碰到。 

比如“大乘”,大乘法门。“大”的意思有七个方面,体大、相大等等;“乘”,指能载运,渡过生死河流到彼岸去的。这是两个概念,把它合拢来叫“大乘”,大就是乘,两个是一个体的,持业释。再比如“大种”,地、水、火、风。“大”呢,指体大、相大、用大。“种”,为一切色法做种子,一切色从地、水、火、风产生的。所谓大的就是那个种,它能做种,是作用,它本身是大,“大种”是持业释。“四大种”,带数释,有四个大种,这个时候,大种做单个概念看。

比如“烦恼障”,烦恼是一个东西,它能起什么作用?它可以障住我们修行,障住我们证涅槃,障住我们的菩提。烦恼有障的作用,叫烦恼障。烦恼是体,障是烦恼的作用,两个是一个体,不是两个东西,所以是持业释。

9

插画提供者:天瑜 

“所知障”是不是持业释?有很多人说“所知”是一种障,东西学多了,把修行障掉了,最好不要学,所知障就没有了,这是不懂法相的笑话。实际上所知障是依主释。佛是一切智,一切都知道的。我们的所知给障住了,障我们的所知,即所知的障,这个叫所知障,是依主释。所知是好东西,但是给障住了,这叫所知障。

所以,烦恼障跟所知障两个释不一样。如果说所知障是持业释,懒人最高兴了,“学多了是障,越学越障,我什么都不学,那就没有障了,那就成佛了”,这是大笑话,修行成了白白花时间,颠倒!所以这就可以看出六离合释的重要性。所知,我们要知道得多一点,因为障住了,就知道得不多,所以要把这个障除掉。而烦恼障却是另一回事,你说烦恼的障就不对了,把障住烦恼的东西去掉,你难道要把烦恼扩大吗?那又是一个颠倒了。烦恼本身就是障,烦恼障我们的修行,障我们的道,障我们的菩提涅槃,要把它去掉。所以说烦恼障、所知障这两个,一个持业、一个依主,不能混淆。如果搞错,意思就全部反过来了。

持业释里面再举个例。“胜义”,无漏的叫胜,“义”,有实体的叫义。这个无漏的就是那个实体,持业释,这两个是一个东西。持业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概念一个体。

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