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的基本礼仪:合十、结手印、顶礼、问讯、功课、过堂

佛教有很多礼仪,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礼仪,下边给大家介绍一下佛教的一些基本礼仪,希望能帮助大家正确了解、加强对佛教知识的认识。

下面给大家简单地列举几个常用的。

1. 合十

亦称“合掌”。其形状是两手当胸、十指相合。合十为礼,以示敬意。对佛法信众言,这是最熟识不外的呼唤方法,合十的动作,不仅能够达到收摄表面的作用,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,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仪之一。

2. 结手印

当我们凝听长者大德说话时,也能够双手合十表现恭敬。假如说话的时间较长。可以把手放在腹前。改成结手印(放掌)姿态,这样也能让人摄心,不会散漫没精神。双掌平放,手心朝上,右手在上,左手在下,置于腹部前方。双手高度要适中,约为肚脐上方一寸,否则太高予人紧张严肃之感,太低又显得很没精神。双手不要贴紧腹部,否则看起来会很不自然。“参禅打坐时,手也是这样结手印。”

3. 顶礼

向佛、菩萨或上座行此礼。双膝跪下,头顶叩地,舒两掌过额承空,以示头触佛足,恭敬至诚,就是俗话说的“心服口服”。

4. 问讯

佛教徒素日在正式场所见到师父或长者大德,能够心服口服行跪拜礼,但假如师父正在行走,或在吃饭、讲话、演说时,则可用问讯的方法代替,同样能表白忠厚的情意。首先忠厚地合起双掌,眼力瞩目中指指尖。而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,当要直起身子来时,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态。以左手的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,盖住右手的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;大拇指指尖微微相接触,食指尖也微微相接触,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。此时,双手的姿态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,就犹如向佛菩萨供花一般,充满了恭敬祥和。双手维持这个姿态经由胸前,不时举高到眉心(但不触到额头),这也表现把佛菩萨供到顶上,有着忠厚、恭敬而谦逊的立场。随后再微微将手放下,到胸前回复合十姿态,而后放下双掌。

5. 功课

在寺庙里,僧尼天天的选修课为朝暮课诵,又名早课、晚课。一般,寺庙在早上4时就打催起板(起床号召),僧尼盥洗完毕,齐集在大雄宝殿,恭行礼佛,听候大钟大鼓完毕声,群众齐诵早课:《楞严咒》、《大悲咒》、《十小咒》、《心经》等。晚课在下昼4时左右,僧尼齐诵《阿弥陀经》或念《八十八佛大忏悔文》,以及蒙山施食等。

6. 过堂

僧尼吃饭都要过堂,早上、中午到“五观堂”或“斋堂”用食。五观之意为: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,二是思念本人德行有无亏缺,三是防止发生贪食甘旨的念头,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,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。

(转载自“佛教知识”微信公众号)

(本官网所有转载内容均不代表多宝讲寺观点。如需转发及引用,请自行核实。本平台所有图文,如注明来源及作者,请在引用和转发时注明出处及作者,否则将有可能被视作侵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