俱舍六百颂
阿毗达磨俱舍论
世亲尊者 造
玄奘大师 译
阿毗达磨俱舍论颂疏
圆晖法师 著疏
智敏上师 讲解
【编者按】
俱舍六百颂,是世亲菩萨最初阐明自宗法义的精华,是部派佛学的经典之作,言简意赅,很适合杂务繁忙而又想亲近此“聪明论”的读者。编者从智敏上师的《俱舍论颂疏讲记》中摘出此六百颂最直接的解释以飨读者。
俱舍颂 045
眼不下于身
色识非上眼
色于识一切
二于身亦然
下面讲所依的地,同的、异的差別。要解释这个颂,一些基本知识先要知道。我们说身、眼、色,这三个东西,五地都有,就是说欲界跟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天,这五个地方都有身、有眼、有色。无色界就没有身,也没眼、色了。而眼识,我们要知道,只在欲界初禅。什么原因?我们讲过,欲界初禅是有寻有伺地,而“五识唯寻伺”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识,只有寻伺相应的,没有寻伺,它们也没有了。所以说初禅,有寻有伺,有眼识;欲界当然有寻有伺,也有眼识;二禅以上无寻无伺了。
“眼不下于身”,眼根对身体,这五个地来看,或者是“等”,在一个地;或者是眼在“上”,身在“下”。眼不会在身下的,怎么说呢?
欲界的眼睛看欲界的色,这是同地的,叫“等”;假使你身体在欲界,就是这个人得了禅定,身体还是欲界的身体,但是得了第四禅的眼睛,修到四禅了,眼在身的上面。决定没有身在上边,起下边的眼,什么原因?生了上地,他自然有上地殊胜的眼根,不需要用下地的眼根。
所以眼对身来说,眼总在身上或者相等,不会在身的下地。所谓上下,是就欲界、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这五个地里边高下地来看。
“色识非上眼”,色跟识,一个是境,一个是了别的识,对眼根来说,要么是相等,同地的,要么在下边,不会在上边的。
欲界的眼睛看欲界的色,这时候色境、眼识、眼根都是欲界的,“同地”,“等”;另外的情况就是“下”,用二禅的眼根,来看初禅的色,色属于初禅,了别的眼识也是初禅的,而眼根是二禅的。那就是说,眼根对这个色境、眼识来说,眼根在上,色境跟眼识都在下边。
色境为什么不能在眼根之上?因为上地的色微细,下地的眼根粗,下地的眼根不能见上地的色,所以说,色不能超过眼睛之上。上面的识不依下地眼睛的,所以识也不在眼睛之上。眼根生的识,决定不会超过眼根的,因为眼识与所依的眼根,要么等,要么下,不会眼根在下、眼识在上。
“色于识一切”,色对了别的识来说,上、中、下都可以。
举几个例子,欲界的眼识看欲界的色境,这个色跟识,都在欲界,相等;初禅天的人要看欲界的色境,他们用初禅的眼识来看,色对识来说,色在下,眼识在上;得了二禅天眼的,他要借初禅的眼识,看自己二禅的色,这个时候,眼识在下,二禅的色在上。
“二于身亦然”,二者谓色识,色、识对身来说,关系也同样,叫“亦然”。
打比方,生在欲界,起欲界的眼识,看欲界的色,那是都在同一地了;身在欲界,他得了禅定了,发了上边的天眼,眼根是上边的,要看了,用初禅的识来看初禅色,那么色也好,了别的识也好,都在身之上;假使生在二禅,用初禅的识看下地的色,色、识都是在二禅之下,他身体在二禅,用的眼识是初禅的,看的境也可能初禅,也可能欲界,那么色境、了别的眼识都在它身之下。
【思考题】
以下说法正确的是:()
A、因为眼识唯有自性分别,而静虑中间无寻唯伺,所以中间禅没有眼识。
B、二、三、四禅眼根唯有借初禅眼识观色,上三地无寻无伺故。
C、瞻部洲人,可以入四禅定,得四禅眼根,起初禅眼识,观三禅色境。
D、下地识不缘上地色,上地色细,下地色粗故。
E、上地识,不依下地眼根,上地自有上地胜眼。
【上期参考答案】
1、关于六根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ABCD)
A、识随根变异,所以六根称为依,其中六识是能依。
B、色盲属于眼根的病变,这反映了识受根影响的。
C、以色盲眼看红灯,起黄色想,此时相应眼识属变异眼识,但同分色仍是红。
D、眼识所依根有两个,意根、眼根。
2、关于识的安名,说法正确的是( ABC )
A、虽然眼根和意根都是眼识所生因,但意根是共因,所以眼识不叫意识。
B、意识的意,指六识落谢无间灭转为意。意识的识特指第六识。
C、眼识,眼指所依根,识是能依识,眼根之识,是依主释。
D、意识立名缘由有二:一是随根变识异;二是不共因。(错。意根是随所依——意根来立名的)
【上虞多宝讲寺】
地址:
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百岭路688号
客堂电话:
0575—82117728 15372550700
官方网站:
恭请法宝:
18058692194
评论